蔡明亮 ----- 找回现实。

我看的第一部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是《郊游》。我在电影的开场时就很快地意识到他的电影所拥有的独特风格。《郊游》的开场就是女主角坐在床边梳头发,然后静坐在那儿长达 3 分钟左右。如果换作是我们平时在马来西亚的电影院中观看的电影,这样的镜头、这样的手法根本无迹可寻。 在刚开始接触蔡明亮的电影的时候,我先感觉到的是沉闷以及不理解。但在把电影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我所拥有的沉闷感慢慢转化成了另一个形式,它变成了一种求知感。正是因为我对蔡明亮的电影不了解,我才会把它视为沉闷。 我相信每个导演所拥有的风格、所使用的手法、镜头必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必定有着他们想带出来给观众的一些元素。蔡明亮导演想做的,应该不会是想要把沉闷带给观众。在我把《郊游》看完之后,我意识到了一件事。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并不是沉闷,只是因为它太真实。如果说他的电影是沉闷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如此吗? 在我向我身边的人提出蔡明亮的电影 “非常真实”这个观点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清楚我在说什么。这个时候,不管他们可不可以从我的角度看见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我是这样解释我的观点的: 首先我们来谈大家一般上最先在蔡明亮导演的电影中观察到的元素好了,也就是 “慢”。可能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电影院所上映的绝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我们在电影院里常常都是处于放空的状态。商业电影绝大部分都使用了许许多多的配乐、视觉效果以及许多非常戏剧性的剧本。这些电影让坐在电影院座位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运用我们的思考能力,这些电影都是利用着诱导性的元素来让我们感受到它们想要我们感受到的事物。像悲伤的情景会配一些悲伤的歌曲、快乐的时候会配一些轻快的歌曲。可能会有人说“这当然啊,悲伤的时候不配悲伤的歌曲要怎么样啊?”我认为我们这些在商业电影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之中,许多的人已经因为缺乏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们无法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我觉得如果在一些商业电影中,如果一些场景没有运用一些明确且戏剧性的对白,许多的观众在分辨那个场景是该喜还是该忧的时候会感觉到困难。 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就和这些商业电影不同了。他使用的都是一些比较远的镜头,他不会可以地去特写角色的表情或者配上一些煽情的音乐。他的场景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快乐的,但是他都不会刻意地去诱导你该从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观看他的影片。他使用的都是大量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