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蔡明亮 ----- 找回现实。

Image
我看的第一部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是《郊游》。我在电影的开场时就很快地意识到他的电影所拥有的独特风格。《郊游》的开场就是女主角坐在床边梳头发,然后静坐在那儿长达 3 分钟左右。如果换作是我们平时在马来西亚的电影院中观看的电影,这样的镜头、这样的手法根本无迹可寻。 在刚开始接触蔡明亮的电影的时候,我先感觉到的是沉闷以及不理解。但在把电影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我所拥有的沉闷感慢慢转化成了另一个形式,它变成了一种求知感。正是因为我对蔡明亮的电影不了解,我才会把它视为沉闷。 我相信每个导演所拥有的风格、所使用的手法、镜头必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必定有着他们想带出来给观众的一些元素。蔡明亮导演想做的,应该不会是想要把沉闷带给观众。在我把《郊游》看完之后,我意识到了一件事。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并不是沉闷,只是因为它太真实。如果说他的电影是沉闷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如此吗? 在我向我身边的人提出蔡明亮的电影 “非常真实”这个观点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清楚我在说什么。这个时候,不管他们可不可以从我的角度看见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我是这样解释我的观点的: 首先我们来谈大家一般上最先在蔡明亮导演的电影中观察到的元素好了,也就是 “慢”。可能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电影院所上映的绝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我们在电影院里常常都是处于放空的状态。商业电影绝大部分都使用了许许多多的配乐、视觉效果以及许多非常戏剧性的剧本。这些电影让坐在电影院座位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运用我们的思考能力,这些电影都是利用着诱导性的元素来让我们感受到它们想要我们感受到的事物。像悲伤的情景会配一些悲伤的歌曲、快乐的时候会配一些轻快的歌曲。可能会有人说“这当然啊,悲伤的时候不配悲伤的歌曲要怎么样啊?”我认为我们这些在商业电影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之中,许多的人已经因为缺乏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们无法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我觉得如果在一些商业电影中,如果一些场景没有运用一些明确且戏剧性的对白,许多的观众在分辨那个场景是该喜还是该忧的时候会感觉到困难。 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就和这些商业电影不同了。他使用的都是一些比较远的镜头,他不会可以地去特写角色的表情或者配上一些煽情的音乐。他的场景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快乐的,但是他都不会刻意地去诱导你该从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观看他的影片。他使用的都是大量的长...

我 们 不 一 样

Image
世上 没有和你一样的人 你是独一无二 我重复 你是独一无二 再重复 你是独一无二 我相信 灵魂 是这世上 最精致的艺术品 人之初 是不是 性本善 我不知道 但人出生后   我们就已经是 绝对地不一样 每个人 从家庭环境 到 成长过程中 在外所面对的待遇 这些因素 都在把自己的灵魂一片一片地在凑起来 形成那么不一样的我们 所以 不要以自己的角度来尝试明白别人所面对的事物 我们接受不了的事 别人不一定接受不了 不要要求我用我那根对海鲜过敏的舌头 来对你说你所煮的海鲜  很 美味

照片不会泛黄的年代

Image
旧照片 虽然会退色 过度曝光 甚至没有颜色 但不代表照片里的主角 不曾有过多姿多彩的生活 虽然当时的科技无法将实物的色彩捕捉下来 但 黑白的色调 却能把情感 一丝不漏地从那一层又一层被刹那捕下的光与影中带出来 造就成一种永恒 而我们 虽然生活在一个照片不会泛黄的年代 一个看似充满彩色的时代 虽然科技能让我们的照片永远都不变质 让我们永远都记得照片里所捕捉到的每一个细节 但 这些不会泛黄的照片 却麻木了我们对时间流逝的知觉

困在时间里

Image
这个时刻, 或许我们还活着  但在另一个时空  打个比喻,150 年后  如无意外的话,我们都已经死去了  再打另一个比喻 ,150年前  如无意外的话,我们还未出生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空 活着 而在另一个时空是属于无有的状态的话  那么 我们还算是活着吗 ? 换句话说  现在处于死亡状态的人  还在从前的某个时空 生存着  那么他们真的算是死去了吗 ? 或许死亡根本不存在  只是不是每个人  都有住在同一个时空的缘分

拥有

人 很贪心  总是在追求着无穷的快乐 或许是上天 把我们一生会遇到的快乐  分散在不同的角落  让不同的人把它带给我们  哪怕是在街道上一生人只会有缘见一次的陌生人 他们都可以以小小的举动把快乐带给我们 然后在我们的人生中消失  所以 不要 为了那些曾经让你快乐的人的离开  而抱怨 或感伤 他们可能是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人要走  谁都留不住  虽然他们会在我们的人生中消失 但 走的是他们的人  他们给我们的 都还在  不要因为回忆里与某人曾快乐过的片段而感觉遗憾  反而 我们更应该 高兴  至少回忆里的片段 都的确发生过  至少 我们都快乐过  我们能做的  只有祝福他们 祝福自己 有人说过  当你发现有些事情 你无法再拥有的时候 你能做的 只有让自己  不要 忘记

手段

光阴如箭 , 这句话从小我就明白了, 也一直都领悟到 可是 现在还总是会觉得不甘心 究竟是为什么 人类 会被给予感悟的能力 为什么 人类要被放在 食物链的顶端 如果我们能像蝼蚁一样 过个短暂,无情感的一生, 虽然没有经历各种喜怒哀乐 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 我们不用 白白看着自己奋斗多时  挣扎多年 才领悟到的道理 就因为死亡 而消失 珍惜 这两个字 我从小就听长辈们 说 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 可是 又有多少人 可以做到这点呢 珍惜,并不容易 对着令自己感到快乐 的事物 根本就没有所谓 足够 二字的存在 不管我们怎样尝试去珍惜 去享受 在时间 无情地 把它们从我们的眼帘中掠走时 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 人生 总爱跟我们开玩笑 而在玩笑之中 最为伤人的 是给予我们希望 在我们几乎完全被希望裹住时 把它带走 留下给我们 无尽的疑问 自责 绝望 还有 对这个世界有多不公平的领悟 或许 这世界 根本就不存在着 所谓 生存的意义 或许我们只是 上天失败的实验品 我们被给予 的 情感 或许 就是让我们自生自灭的手段